
濟南冠群坊食品有限公司
聯系人:張經理
手機:0531-59820718
手機:0531-59820717
電話:0531-59820719
Email:jngqfsp@163.com
地址: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無影山中路153號香港國際9號樓二單元808室
公司新聞
當前位置:{dede:field name='position'/}大蒜或冰箱能辨別地溝油?不靠譜!
大蒜或冰箱能辨別地溝油?不靠譜!
“一瓣去皮大蒜就給地溝油驗明正身”“冰箱冷藏兩小時就能看出地溝油”。這樣的方法靠譜嗎?跟濟南非轉基因大豆油小編看一下。
記者在農貿市場購買了小包裝的愛菊牌菜籽油、魯花牌花生油、八魚調和油,并找來家庭剩菜中的油、單位食堂用過的煎炸油,共5份油,
分別采用這兩種方法來實驗,同時請解讀實驗結果。
實驗過程
冰箱冷藏實驗
網傳理由:地溝油因經過使用,成分復雜,含有多種食物殘渣或雜質,冷藏時就會現出原形——動物油脂和蛋白質之類的雜質,隨著溫度降低逐漸凝固析出以后,可能會在油的表面形成泡沫狀的分層。
記者實驗:記者將5份油分別倒進小碗,然后放入冰箱冷藏室內。
2小時后,花生油出現變稠凝固現象,剩菜油、煎炸油里面雜質沉淀較多,其余2份油未變化。5份油均未出現白色泡沫狀物質,沒有形成分層。
大蒜變色實驗
網傳理由:地溝油中含有大量黃曲霉素,而蒜對黃曲霉素很敏感。用地溝油炒菜時,如加入一瓣去皮大蒜,那么蒜會和黃曲霉素快速反應變成紅色。而品質良好的食用油因為不含或只含少量黃曲霉素,所以蒜會呈現本身的白色。
記者實驗:記者將3種新鮮油品分別倒入鍋內加熱,每次放進2個蒜瓣,小火翻炒仍是白色,時間較長后呈焦黑色。
將剩菜油、煎炸油倒入鍋內加熱,放入蒜瓣,由于其中有菜渣、調料殘渣等雜質,蒜瓣開始變色,但也沒有出現紅色,而是逐漸焦黑。
>>>解讀
真正的地溝油也可能所有檢測指標都合格
第四軍醫大學食品系教授史永亮說,因原料不同,一些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合格食用油在溫度降到程度后,會呈現凝固發白狀態,沒有科學理論證明地溝油冷藏后會產生白色泡沫狀物質。所以,這一鑒別方法并不科學。
在魯花花生油包裝標識中,就注明“該產品在12℃以下出現絮狀物、半凝固現象,這是純正花生油的物理特性”。
由于每種食用油配方及標準不同,凝固以后顏色也不一樣。比如大豆油冷藏后不會凝固,但呈白色米糊狀,看起來較渾濁;在常溫下又會恢復正常的液態;而冷凍后確實會有白色沉淀物,但這不能說明該油就是地溝油,因為大豆油本身顏色就較淺,油脂凝固自然就呈白色。
而大蒜變色的說法,陜西省食品藥品檢驗所食品一室郭建博博士表示,地溝油不單指從下水道打撈上來的油脂,而是廢棄食用油的統稱,包括潲水油(泔水油)、煎炸老油等,成分非常復雜,由多種油兌制而成,且經過復雜的處理程序,很難鑒定,一直是檢驗部門的難題。
真正的地溝油也可能所有檢測指標都合格,并不黃曲霉素超標,而大蒜可檢測黃曲霉素的說法也無明確科學依據。
如何選擇食用油? 挑級別看顏色
郭建博說,先看標示等級,食用油一般分為四級,一級高,四級低,級別越高,說明各項指標控制得越嚴格,也更安全;
其次觀察油的顏色,一般來說,精煉程度越高,顏色越淡。當然,植物油不可能也沒有必要精煉至沒有顏色;
然后看透明度(指在室溫下沒有出現凝固時的狀態),透明度越高越好,要選擇清澄透明的油;后看包裝,盡可能選購定量包裝的產品,散裝產品長期接觸空氣,易氧化、酸敗。
史永亮建議,外出就餐時,多點蒸煮的菜,少點過于油膩的菜。有些菜雖不需要油炸,但也經過“過油”的工序,比如那些特別嫩的肉丁、雞丁等。太膩的油要警惕,當發現菜肴油膩、黏度大時,用地溝油或劣質油的可能性就越高。
新鮮合格的植物油是滑爽而易流動的,沒有油膩之感,在水里涮一下,比較容易把油涮掉。
反復使用的劣質油口感黏膩,吃起來沒有清爽感,甚至在熱水中都很難涮掉。